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吧,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,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。
(相关资料图)
一、刘璋交好曹操
刘璋为何要交好曹操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这个时候曹操"征荆州,定汉中",在刘璋看来,曹操此时已经呈现出了鲸吞天下的势头,下一步只要击败孙吴,曹操就可以统一全国了。刘璋本来性格就比较懦弱,不愿意承担与曹操争斗的事情,因此刘璋就想投降曹操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刘璋越早去投降越好,因此刘璋开始了对于曹操的疯狂讨好。据记载:
"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。""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"。
二、张松与曹操的接洽
我认为张松与曹操接洽,不仅仅谈的是益州的交接问题,更是谈的是未来的以张松为代表的东州集团的权力分配的问题。
刘璋的父亲刘焉属于过江猛龙一类的人物,空降益州,与益州本土的大族们斗智斗勇,最终成功在益州扎根立足。刘焉靠的是什么呢?靠的正是东州势力。这一批东州势力是在黄巾之乱、董卓之乱中从南阳、三辅等地迁徙到益州的,刘焉挑取其中的精锐建立起了东州兵。此外,东州兵种很多人在刘焉的朝堂之上还有所作为。
刘焉死后,刘璋即位。说来有趣,拥立刘璋的人并非东州势力,而是益州势力。据记载:
"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,共上璋为益州刺史。"
投桃报李,刘璋自然不会亏待这一批益州势力,在刘璋一朝,益州势力逐渐复苏,开始与东州势力的分庭抗礼。因为刘璋的暗弱再加上益州势力的本土优势,东州势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退出朝堂了,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再次引入外力,搅浑益州这潭水,然后进行权力的再分配,东州集团首先寻找的便是曹操。但是结果不容乐观,据记载:
"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,曹公时已定荆州,走先主,不复存录松,松以此怨。"
翻译一下就是刘璋派张松去见曹操,曹操这个时候已经平定了荆州,打跑了刘备,因此对于张松并不待见,张松因此非常怨恨曹操。《三国演义》中将其解释为曹操认为张松长得太丑了,因此不存录张松。有时候读到这一段,我往往觉得很奇怪,曹操本人长得也不好看,甚至对于自己的长相颇有些自卑之意,因此曹操也注重才华过于品德和外表。而且在"连环计"里面,庞统也很丑啊,为啥曹操不嫌弃庞统却嫌弃张松呢?因此我认为仅仅归咎于长相,不仅是骂庞统,更是骂曹操。
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我认为恰恰是张松和曹操在权力划分上没谈拢。曹操的人才很多,不差张松这几个人,虽然张松等人很有才华,但是面对着他们不合理的权力分配的要求,富有心机的曹操自然不会答应,与其让这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将自己的朝堂扰乱得不清净,不如不接受他们的条件。
我猜测曹操与张松起了冲突,曹操让张松回去,想要刘璋另外派人来谈判,但是张松回去之后却没有说实话,那么张松究竟回去说了什么呢?
三、张松回去说了什么?
张松回去之后,跟刘璋说了这些话,据记载:
"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,兼以疫死。松还,疵毁曹公,劝璋自绝"
当时曹操正好在赤壁大败,损兵折将,本来已经明朗的天下大势一下子就变得更加混乱了,因此张松直接就跟刘璋说曹操这个人啊,非常高傲,对您不尊敬,你现在在益州可以称王称霸,但是后来到了曹操的地盘上,恐怕您就是菜板上的肉了。
为了保障东州集团的权力,张松换了一个人,即刘备,张松想要引刘备入川,扰乱益州局势,然后完成权力的再分配,据记载:
"因说璋曰"刘豫州,使君之肺腑,可与交通"璋皆然之,遣法正连好先主,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,正遂还。"
因此刘璋派出了法正、孟达、张松等人去结交刘备,想要借刘备之力去抵御曹操。(说来有趣,孟达、法正、张松等人均是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)本来是一招驱虎吞狼的计谋,结果演成了引狼入室。而且张松还趁机黑了一波益州本土势力,据记载:
"今州中诸将庞羲、李异等皆恃功骄豪,欲有外意,不得豫州,则敌攻其外,民攻其内,必败之道也。"
结果反而真正心思不纯的,确实张松等人。这样在张松的一系列连环炮之下,迷迷糊糊的刘璋选择了刘备,放弃了曹操,最终蜀地旁落他手。
文:日航通鉴 图:来自网络与站内,侵删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