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事关国运民生。5月11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保障粮食安全,端牢中国饭碗”有关情况。
(相关资料图)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,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,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;口粮自给率在100%以上,谷物自给率在95%以上,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,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,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
从粮食市场和粮食流通情况来看,丛亮表示,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,在合理区间运行,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充足供应。我国持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,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(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6.87亿吨),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,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。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,政府粮食储备数量足、质量好,应急供应体系比较完善,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。
丛亮指出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。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,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,积极推动市场化收购,牢牢守住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的底线;健全粮食储备体系,科学确定储备规模,优化结构布局;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,加强精准调控,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。
抓好市场化、政策性收购
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,要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,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,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,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。
从2004年开始,我国陆续在主产区对稻谷、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,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,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,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。
对此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,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不确定、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,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。为了稳定口粮生产,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,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成本、市场供求、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,适当提高小麦、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。其中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三年提高,早籼稻连续四年提高,之前中晚籼稻也连续三年提高。
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1.17元/斤,早籼稻1.26元/斤,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/斤,中晚籼稻1.29元/斤、粳稻1.31元/斤,和上年持平。
我国粮食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%。粮食企业是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,丛亮介绍,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,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。
据央视新闻消息,截至今年4月底,2022年度秋粮旺季收购已全面结束,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9857万吨,同比增加683万吨,增幅3.6%,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。
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首战,油菜籽、小麦即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,今年夏粮收购即将启动。丛亮表示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会同相关部门,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,切实把夏粮收购摆在突出位置,精心组织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,持续为农为企做好服务工作,严格粮食流通执法监管,全力做好夏粮收购各项工作。
丛亮指出,目前调度情况看,今年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,目前长势较好,有望再获丰收,预计新小麦开秤后价格将保持平稳态势。目前看,小麦、早籼稻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,预计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。
增产、减损两端发力
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从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。在粮食生产方面,目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.5亿亩左右,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,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。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,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。
在粮食减损方面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要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,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,健全常态化、长效化工作机制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从四方面介绍了粮食减损工作。
一是抓为民服务,减少收购环节损失。在粮食收购环节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,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、干燥、储存等服务,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。按照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%降到2%以内。
二是抓技术应用,减少储运损失。采取措施推广应用“四合一”储粮技术、气调储粮、控温储粮等技术,改善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,减少坏粮损失。新技术应用后,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%以内。运输环节开发应用铁水联运接卸、运输专用车、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装备,减少粮食运输损耗。
三是抓适度加工,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。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有一个加工过程。这几年市场存在过度加工的情况,这对人体所需营养是一种损失。针对这个问题,加大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,升级改造加工设备,减少不必要的粮食、油料损失和消耗,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,同时重点抓好粮食加工方面的标准化建设,按照保粮食安全、保食品安全,特别是保人民健康的角度制定科学加工标准,通过标准引导整个社会节约粮食、减少粮食损失。
四是抓宣传教育,减少消费损失。结合一些主题性、综合性活动,如“世界粮食日”“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”等,持续不断开展粮食节约减损、爱粮节粮、营养健康宣传教育,积极营造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,增强民众自觉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