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杨曙明
(相关资料图)
在泺源书院168年的历史上,共有40人担任过“院长”,其中任职最长的是匡源,时间长达17年之久,并最终病逝在任上。
匡源(1815—1881),字本如,号鹤泉,山东胶州人。
他出身书香门第,幼年聪慧好学,且才思敏捷,年仅13岁就成为秀才,24岁乡试考中举人,25岁会试金榜题名,随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。
又因为其博学多识和儒雅举止,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器重,不久更上一层楼,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。
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28岁的匡源,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,受钦命出任江西、山西的乡试主考官。
匡源殚精竭虑,不负众望,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,由此更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和信任,进而指派他为皇子讲经,由此成为“帝师”。
咸丰元年(1851),皇子登基成了咸丰皇帝。从咸丰二年到咸丰七年,六年间匡源官运亨通,可见咸丰皇帝对他的赏识和信任。
当咸丰皇帝仓惶出逃热河时,匡源“不及归第便驰骑以从”,与那些争相出逃的王公大臣形成鲜明对比。
其耿耿忠心和才干、胆识,让咸丰皇帝对他更加信任和依赖,赏戴花翎,委以重任,并在病危时,让其位居顾命八大臣之列。
政治斗争你死我活,匡源在旋涡中不失大体,保持臣节。
咸丰皇帝死后,慈禧太后企图篡权以垂帘听政。
阴谋成功后,她本想以“力主北狩,致先帝归天”的理由处死匡源这个“帝党”骨干,但匡源力辩道:“臣原本不赞成北狩之议,力谏固守,(但)帝身已起,臣犹伏御榻力争。”
匡源言之凿凿,有礼有利有节,最终迫使慈禧收回成命,但仍以“凶焰方张,彼亦难与争辩”为由,将匡源免罪罢官。
匡源为官二十多年,十年辉煌后死里逃生,见东山再起已无可能,只好打算返回故里“独善其身”去了。
可是,他为官清廉不治家产,离京前府邸又遭抢劫,即便是变卖了所有家产,也未能凑够返乡路费。
当他走到济南时,已是身无分文,幸而时任山东巡抚的阎敬铭是其门生,听到老师来到济南,立马郊迎盛请,并顺势聘请匡源为“泺源书院”“院长”。
匡源欣然从命,时间是同治四年(1865)春。
创办于雍正十一年(1733)的泺源书院,是由趵突泉畔的历山书院迁址更名而来,当时可谓山东之最高学府。
匡源到任之后,利用门生故吏的关系,迅疾为书院延揽了多位名儒硕士前来助教,其本人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。
他丰富的从政经历,渊博的文化知识,严谨的治学精神,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,很快就赢得了学子们的拥戴。
他还根据受业者的水平高低、天赋条件和闻道先后,予以分类施教,力求使更多的学子成为栋梁之才。
为了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,他还选辑编印了多册学子作文,当作范文供学子们学习。
同治六年(1867)五月,匡源编辑刻印了《泺源书院课艺初编》《泺源书院课艺二编》,时任山东巡抚的阎敬铭和匡源分别为之作序。
匡源在序中这样写道:
“泺源书院为山左教育人才之地……余自乙丑春来主讲席,为诸生严立课程。越二载,得文若干篇……其编次以岁分先后,而以经、古、杂体附之。又取条规冠其端,使诸生知本末相资,文行不可偏废,勉为有体有用之学焉。”
同治八年(1869)十二月,匡源编辑刻印了《泺源书院课艺三编》,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和匡源分别为之作序。
匡源在序中这样写道:
“余囊有《泺源书院课艺初 二》两编之刻,一时学者争先睹之为快,翕然成风,几于家置一集。监院李君石瑚,复请再选续编,为诸生观摩之助。余惟制义代圣贤立言,以理法为最要。理法不明,虽才气纵横,词华富丽,无足尚也。比年以来,与诸生谆谆商榷者,首在于此。而力学之士多能循规蹈矩,端其趋向,文律渐清,文气亦渐几于厚。”
光绪六年(1880)九月,匡源编辑刻印了《小题新编初刻》,选文五十余篇,并为之作序:
“吾故与之言信,乃取近人名作,细加评阅,共得文五十余首,因颜之曰‘小题新编’。夫所谓‘新’者,非惟句雕金玉,韵叶宫商之谓(即选文体裁、题材、出处、论理、行文等),谓其理新、意新、笔新、局新,令阅者一览其文,耳目为之一新焉。”
在泺源书院的大事记中,与匡源有关的事情还有下列记载:
同治十年(1871),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,饬有司于泺源书院东偏建仓颉祠,并迎仓颉像祀之。事竣,嘱匡源“为文以记其事”。匡源遂于当年七月初八撰写了《泺源书院新建仓颉祠记》,并刊石以立。
光绪七年(1881),匡源病逝于泺源书院,时年66岁。
光绪九年(1883),朱学笃续辑匡源编辑而未完成的《小题新编续刻》,共得文六十余篇。
匡源主持泺源书院时间长达十七年之久,从学弟子多达三千之众,其中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并金榜题名者有四百余人,闻名于世者百余人,如:状元曹鸿勋、尚书张应麟、国子监祭酒王懿荣、著名史学家柯劭忞等。
学识渊博者尤善著书立说,匡源也是如此,其主要著述有《珠云仙馆诗文钞》《名山卧游路》《奏议存稿》《画学先资》《历代文选》《历代诗抄》《唐宋元明绝句选》等。
匡源的书法也很出色,以笔力雄健,刚中见柔而备受世人称道。
其传世的书法作品以奏章为多,主要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档案馆中,具有较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。
遗憾的是,在匡源传世的作品中,至今尚未发现有关济南山水胜景的记载。
或许是散佚,也或许是他不善游山玩水,而没有创作相关的诗词歌赋。
此外,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同治八年(1869),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了“尚志书院”,特意聘请匡源担任首任院长。
硕学鸿儒,众望所归,身兼两院院长,这在泺源书院和尚志书院的历史上,独一无二,惟匡源如此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